既然游戏的每一步都可以充满诱惑诱导支付,那为什么在未成年人的认定上不能有更多的鉴定、验证等制度围栏呢?

据报道,由于11岁的儿子偷偷用父母的手机给自己发微信红包,然后充值玩手机游戏,去年11月临潼区的吴女士将腾讯公司告上法庭。然而,她最终选择撤诉的原因之一是难以举证。据律师赵梁山介绍,到目前为止,他已经为5个家庭无偿追回了4.45万余元。

【育儿】儿童手游消费举证维权之路在何方

近年来,肖鹏花费数万美元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并不少见。湖南长沙12岁女孩萍萍在一款手机唱歌游戏中花了3万多元买了妈妈;深圳11岁男孩玩手机游戏,家里储蓄花了3万;武汉10岁男孩玩游戏充值58000元& hellip& hellip

几乎每一个事件的过程都很熟悉: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,然后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花了巨资。其中也有很多事后追回钱的家长,但从现实来看,追回成功率似乎并不高。即使有幸运的赢家,也大多是在媒体甚至律师的介入下,通过谈判来处理。在社会上,像陕西赵梁山这样愿意为子女坚持自由维权的律师更是凤毛麟角。

【育儿】儿童手游消费举证维权之路在何方

那么,当孩子在手机游戏上花费巨资时,仅仅因为难以证明就很难追回吗?客观来说,肯定很难证明。与传统交易不同,网上交易缺乏实体媒体文本。即使相关交易记录有电子痕迹可寻,但这些数据记录保存在服务器中,很难查询,容易被系统后台操作人员复制、修改甚至删除。因为很多父母要么缺乏证据保全意识,要么缺乏相应的能力,很难举证。

【育儿】儿童手游消费举证维权之路在何方

比如父母平时玩手机游戏,孩子也用父母的手机和账号玩手机游戏,也会导致无法将交易主体认定为未成年人。所以,很多人虽然心疼那几万块钱,但都是抱着花钱买课的心态,以为以后只要孩子不玩了,官司就结束了。

这种做法其实已经走入了另一个误区:孩子手机游戏消费的证明并不难割舍。即使孩子偷了父母的手机和账号去支付,也会留下聊天记录等很多电子痕迹,父母可以注意保存相关的交易页面或文档。技术不仅给支付者带来了方便,也使相关取证变得更加容易。这其实是一种双向的关系。

【育儿】儿童手游消费举证维权之路在何方

据报道,为了证明11岁的肖鹏是自己玩游戏充值的,赵良山要求公证处对律师取证过程进行公证。公证取证步骤虽然多达107步,但并非高不可攀。再说,既然有专业的律师可以做这些事情,父母又怎么会轻易放弃呢?既然游戏的每一步都可以充满诱惑,为什么在未成年人的认定上不能有更多的鉴定、验证等制度围栏?

【育儿】儿童手游消费举证维权之路在何方

由此可见,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益驱动机制下的失职和缺乏自律。企业即使想从小培养游戏人群,也要遵循最低法律规范,充分体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,而不是一边诱惑孩子,一边把责任推给家长和学校。当然,家长也要复习,千万不要一错再错。毕竟,说到自己的权益,成年人首先要对自己和孩子负责。

【育儿】儿童手游消费举证维权之路在何方

(原标题:证明儿童手游消费只有难度)

标题:【育儿】儿童手游消费举证维权之路在何方

地址:http://www.fakuxumu.com/fyzx/9358.html